最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研究生都快毕业了,想到自己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怀着对北漂生活的美好憧憬奋不顾身地打拼,住着小到没法下脚的宿舍,租了七人一屋的隔断房,义无反顾地生活着。而现在,我对着温柔的阳光,在电动升降桌上的34寸显示器上敲下这段话。五味杂陈。
靠着这篇文章,算是曲线救国评上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那两天心情很差,一个人去欢乐谷过生日,让海底捞给我一个人唱生日歌,在半夜睡不着,坐在床上写论文写到天亮。但好在最后的结果不错,我很清楚地记得那天傍晚我在操场跑步,优秀毕业生的名单下来,我发现自己排在专业第一的时候,在操场上又蹦又跳,又哭又笑,像是受过的所有委屈终于都被理解,这份给自己的答卷终于画上了句号。我给李导发了消息,这几年给她添了很多麻烦,特别感谢她的照顾。云开终见月明。
每每想起,眼泪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掉。

拥抱生活百般模样

  寒来暑往,匆匆忙忙。入学那天北京的蓝天还历历在目,再回眸已是离别时光。我马上就要在这儿待满四个年头了。短短一个月后,我就将挥手告别这熟悉的一切,到我向往的金融行业钻研数据分析,到北京交通大学进修应用统计,同时还要运营自己一手创立的事业。时光交错的节点,难免容易怀念。最近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高中毕业时的那些豪言壮志,都实现了吗?
  诚然,像所有人一样,站在一个历史节点往回望,总会感叹意想之外的收获,也总会有低头苦殇的遗憾。我们摸着黑穿越这丛林,不断地了解自己的位置,也不断地具像化自己的期望,披荆斩棘的伤痕聚拢成自己的模样。
  可我却又与他们不太一样,我不喜欢随波逐流,我总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也总有为了一个念头而不顾一切的勇气。我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同时又知道自己的决定永远是幼稚的,因此我从未停下拓宽视野的步伐。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自我毁灭而后涅槃重生的轮回中,慢慢刻画出自己的模样。

无限进步

  读书,是探索世界的一个庄严而神圣的过程。特别是选择了数学专业,它是万物的佛光,是一切粒子的抽象,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我总是习惯于将生活与读书融合在一起,好处是一旦我理解了书中谈论的某件事,我便可以建立起一个特别具体的联系,不用担心会将其束之高阁,也不用害怕遗忘;但它在面对数学这样的抽象语言时,不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得承认,我学得非常吃力,我一遍遍地读书、抄书、做题,却因为方法转不过弯来,始终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虽然我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被评为优秀生、院级三好学生,我拿到了人民奖学金,也靠着精心堆砌的论文拿了数学建模校赛第一名和国赛北京赛区二等奖,但这与我所追求的目标却总有一段遗憾的距离。付出的努力换不来等价的结果,屡屡碰壁之后,我接受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平凡,去寻求我更擅长的方向。
  事实证明这一转变是对的。我开始向金融发力,我选修了几乎所有的金融类课程,每一次作业,每一篇文章我都如获至宝般深入研究,且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探其根源。渐渐地,我和许多老师打成了一片,也都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甚至已经开始对一些金融现象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但人的野心永远得不到满足,我开始参加顶级的论坛,旁听业界大咖的讲座,渴望进入国内最顶级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并且我真的这么做了。在一个所有人表面上为我加油但实际对我不抱任何希望的压力之下,我考出了403分的高分,但即便如此,我距离这最高学府的大门还是有一段遗憾的距离。
  现实的压力总能让人忘记呼吸,我把自己搬上冰冷的台面,无情地深挖自己的内心,被迫进行着第二次转变。我开始找工作,倒不是因为无路可走,反而是发现自己早日工作的这一念头存在已久,且异常坚固。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崎岖,凭借着还算不错的履历,我很快收获了许多offer,但同时地,在与市场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一个本科生的天花板和自己的漏洞所在。机缘巧合,我调剂到了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统计专业,争取到了两年用来武装自己弱点的时间。
  毕业后,我将如愿进入金融行业从事数据统计的工作,同时周末在北交进修。身边许多人都劝我不要太辛苦,并质疑非全日制的意义,但我披荆斩棘过来的满身伤痕告诉我,这不仅就是我想要的,甚至是为我量身定制。
  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不是,也不该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当下的眼界中做出最好的决策,并用一次次的经历堆砌出更高的视野。放在数学中,这叫闭环控制;在机器学习中,这叫复合结构;在生活中,这就是“无限进步”。

未能失败的成功

  严格地来说,我开始创业,已经六年了。
  它已经成为了我身上撕不去的一个标签,已分不清是我见证了它的成长,还是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和这艘白帆船一起,汇入大河,闯入海洋。
  进入大学这片无限可能的土地,我迫不及待地自拍自导自演了第一部微电影,并且一鸣惊人,夺得桂冠。此后,我开始渐入佳境,几乎承包了校内所有视频类比赛的第一名,甚至在校外也获得了不少奖项。而我的频道,也因为一直以来精心制作的内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我开始收到各种公司的合作意向,甚至是大型活动的邀请,也结识了一大批特别有想法的朋友。渐渐地,学校也发现了我的能力,让我有幸在国庆70周年阅兵游行这一伟大活动的纪录片中担任导演一职。甚至清华大学的刘西洋团队也认可了我,邀请我进组共事。
  记不清最初喜欢上拍摄是什么机缘巧合,也忘了自己从业余迈向专业跨过了多少的台阶。正如外人永远无法知道光鲜亮丽背后的舍弃与不甘,完全不成正比的付出与回报,带着资本的最大恶意涌向我。可我没有被扼杀在摇篮,萌芽的力量冲破了重重封锁。攻击者永远不会停下他们的脚步,先是软文广告,后是短视频直播,层出不迭的手段在每秒亿万次人工智能的计算下被分发到全世界。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人追求深度的思考,也总有人会去启发他们思考。我将我全部的青春投入到后者,一如六年前的不羁与执着,每一次瓶颈中的痛定思痛,都是以一个更高傲的姿态作为收场。

肉体是永恒的旗帜

  运动,是我整理思绪最常用的方法,甚至我许多绝妙的投资策略都是在跑步时思考成型的。我锻炼的目的虽不是为了练出多好的身材,只是保持基础的健康,但多年下来运动的烙印在一个人的身上是抹不去的。每当我进入一个行业,就总有将它做到最好的自信与激情。我从中学时跑步垫底到现在体测全专业第一,无不是靠着双脚与大地风雨日夜的对撞磨练出来的。我代表学院参加运动会,以引体向上与第一名仅差一个的成绩位列学院第二;我在假期进修普拉提,取得教练证,并志愿每天带校瑜伽队训练,去给体育社团义务教学,带着大家在北京市的比赛中冲出重围,夺得一个个第一名、第二名,我自己也获得了两个项目的第二名。我的身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转变,开始有了为别人传授经验的资格,但我永远是一个练习者的心态。在体育这条路上,永远没有一个望得见的顶峰。

去,到大山深处去

  灵均之迹,汨罗之源。在这样一个处处文生气的桃源,我遇到了一群纯真向善,却又被一道道枷锁牢牢掌控的孩子们。我加入了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支教团,以副队长的身份,带领了二十多位极其优秀的志愿者,为孩子们带去开阔他们眼界的机会。
  与其说是为他们开阔眼界,其实倒也让我们真实地触碰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些孩子们夜里密密麻麻地挤在潮湿的地板上,面容无不诉说着生活的困苦与无奈,但每每望向他们的眼睛,总能看见两颗净润得透亮的黑珍珠,向外面的世界投去向往的目光。他们认真上课,独立思考,每日上交的感悟中透露着湖水般的清澈。
  无奈的是,没有人愿意留在这,孩子们永远也得不到大城市里的教育和资源,只能靠也许一生只此一次的机会一瞥我们带去的意识与思想。我清楚地记得教育局长和副市长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把我们的到来当作是上天给的馈赠。
  这是一段触及心灵的经历,它从所有维度冲击我已有的世界观,以至于我一直无法将对它的感受完整描述清楚。陌生的身份,陌生的事务,管理二十多位性格各异的高材生,几百名天性好动的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我把自己的能力逼到了极限,奉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感叹于别人面对陌生事物时沉着踏实的心态。每每看到当时的纪录片,总会把思绪拉回到那个闷热的夏日,想起那操场上的热浪,和天上不下雨的云。

  回望自己这四年的经历,不太敢相信自己是如何扛过那些沼泽般无情的迷茫与压力。虽然已记不清当年对自己期许的所有细节,但也很庆幸自己做出了一个个不那么差的选择。四年的锤炼下来,我把我的英语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不说在竞赛中获得的大小奖项和高分四六级,就算跟留学生相比也是可圈可点;大创、“互联网+”这种为我量身定制的比赛更是一个都没有落下;我去清华紫光旗下的公司实习,去投身一次次的社会实践,去与各个领域的才子交流。我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同时又对自己的选择抱有巨大的怀疑。我过着别人羡慕的彩色生活,身上背负了无数的称号与责任。我张开双臂拥抱一切,让世界的千姿百态在我身上尽情扎根、绽放。我去探索世界,探索生活,探索自我,去看阳光如何带来力量,去看大海如何蕴藏谜题,去以我的万千信仰,拥抱生活百般模样。